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当是什么意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当是什么意思】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名句的诞生
剑阁1峥嵘而崔嵬 ,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 。 朝避猛虎 , 夕避长蛇 , 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 。 锦城虽云乐 , 不如早还家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长咨嗟2 。
——李白·蜀道难(节录)
完全读懂名句
1.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 2.咨嗟:叹息 。
说到剑阁 , 更是山势峥嵘而高大 , 只要一个人把守关口 , 即使是万人也无法攻破 。 假使守关的不是心腹 , 那就像豺狼般为害不浅了 。 在那里 , 早晚要提防猛虎和毒蛇 , 它们磨牙吸血 , 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 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 , 但不如还是及早回家 。 蜀道是那么难走 , 甚至比登天还难 , 我侧身向西望去 , 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 。
名句的故事
天宝元年 , 满怀理想抱负的李白终于受诏到了长安 。 即将上任的李白 , 内心固然有着期待 , 但一路走来 , 仕途的坎坷及当时民生社会的苦难 , 早已让大诗人感到忧虑不已 。 一次在长安一带为好友入蜀送行 , 李白写下这首诗 , 也借此抒发了他内心的感受 。
《蜀道难》是袭用乐府古题 , 然作者却能摆脱唐以前《蜀道难》作品的简短单薄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着力描绘秦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 并从中透露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 这首诗充分凸显出作者对乐府的创新与发展 , 文字雄浑奔放 , 惊奇胜绝 , 又能在恣肆文笔之余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平 , 可说是李诗典型之作 。
而此诗过人之处 , 又在于作者文学艺术手法的运用 。 像是成语的改造翻新 , 一切都像是信手拈来 , 一经运用便兴味盎然 。 诗文中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三句 。 剑阁是蜀中的要塞 ,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 , 群峰如剑 , 连山耸立 , 峭壁中断如门 , 形成天然的要塞 。 因其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 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一人荷戟 , 万夫趑趄 。 形胜之地 , 匪亲勿居”的语句而有所翻新 , 劝人引为鉴戒 , 警惕战乱的发生 , 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 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 , 从而表达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 唐天宝初年 , 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危机 , 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 , 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
对于《蜀道难》一诗 , 历代皆有好评 , 同为盛唐的殷璠《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 , 自骚人以还 , 鲜有此体调” , 认为此诗是从先秦至当代难得的奇作;唐孟棨《本事诗》则有这么一段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 舍于逆旅 , 贺监知章闻其名 , 首访之 , 既奇其姿 , 复请所为文 , 出《蜀道难》以示之 , 读未竟 , 称叹者数四 , 号为谪仙 。 解金龟换酒 , 与倾尽醉 , 期不间日 , 由是称誉光赫 。 ”更认为贺知章之号李白为谪仙 , 就是读了他的这篇《蜀道难》 。 清人李白《诗法易简录》这么说道:“蜀道二句凡三见 , 直以古文章法行之 , 纵横驰骤 , 神变无方 , 而一归于自然 , 大可为化不可为 , 此太白绝调也 。 ”正是有李白如此的才情气度 , 才能作出如此上乘的乐府 。
历久弥新说名句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 除了说明地势的险要 , 也表现当关之人的英勇 。 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 , 罗贯中便引用这么一句话赞许赵云的骁勇善战 。
在《三国演义》里 , 赵云出现得很早 , 他忠心耿耿 , 自始至终都和刘备站在同一阵线 。 而谈到赵云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就是他辉煌的英雄事迹了;当年当阳长坂坡一役 , 他只身出入几十万敌军 , 营救后主阿斗 。 其后历大小战役 , 为蜀汉立下无数战功 , 即使到了六七十岁高龄 , 他还是坚持披上铠甲 , 向前迎敌 , 威势不减当年 , 敌人常闻风而丧胆 。 “一将守关 , 万夫莫开”的赞誉 , 便是在一次赵云拒曹真于阳平关 , 罗贯中引以为对他的激赏之词 。
而谈到赵云的英勇 , 便不能不谈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 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曾子对襄子所讲的一段话:“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 , 虽褐宽博 , 吾不惴焉?自反而缩 , 虽千万人 , 吾往矣!”孟子讨论的是不动心的方法 , 也就是养勇 。 其中举了北宫黝、孟施舍为例 , 最后则引曾子的话说明何谓大勇 , “自我反省而不义不直 , 理有所屈 , 对手即使是普通百姓 , 我难道不害怕吗?自我反省要是理直 , 虽然面临千万个强敌 , 我也会从容前往拼到底” 。 原来 , 真正的大勇 , 是要能“反求诸己” , 反身而诚 , 天下事还有什么好畏惧的?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当年把守在剑阁的勇者 , 想必都是能反躬自省的人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