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陶侃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陶侃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的军事家 。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有许多少数民族 。陶家迁居的庐江郡是槃瓠蛮即溪族杂居的地方 。溪族因杂处五溪之内,又称溪族 。陶侃的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 。可见,他是少数民族 。
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 。其父陶丹 , 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 。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 。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 , 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 。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 , 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 , 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 。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 。在这种环境下 , 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初学记》卷一注引王隐《晋书》) 。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 。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 。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 。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让客人喝得特别高兴,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 。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晋书·陶侃传》) 。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 。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 。有能名 , 迁主簿”(《晋书·陶侃传》) 。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 。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 。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 。时正寒雪”(《晋书·陶侃传》),众僚属皆面有难色 。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 。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晋书·陶侃传》)!于是请行 , 众咸服其义 。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晋书·陶侃传》) 。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
有了这样的关系 , 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 。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
元康元年(291年),惠帝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 。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 , 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
【陶侃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 。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 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 。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 。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 。势位之家 , 以贵凌物 。忠贤绝路,谗邪得志 , 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晋书·惠帝纪》) 。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 。因此 , 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 。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晋书·陶侃传》) 。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 。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晋书·陶侃传》) 。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 。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
后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 , 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晋书·陶侃传》) 。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 , 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 。
当时预章国郎中令杨晫与陶侃同在一州,声望很高,陶侃便去求见他,杨晫称赞他说:“《易 》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晋书·陶侃传》) 。于是和陶侃同车去见中书郎顾荣,顾荣非常奇怪,吏部郎温雅也对杨踔说:“奈何与小人同载?”杨晫说:“此人非凡器也”(《晋书·陶侃传》) 。
尚书乐广想要召集荆、扬一带的士人,武库令黄庆向乐广进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黄庆则说:“此子终当远到 , 复何疑也!”(《晋书·陶侃传》) 。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 , 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 。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 。永康元年(300年) , 赵王伦废贾后 。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 。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 。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 , 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 。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 , 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 。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