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养肝、举手调脾、踮脚养肾、摩脐竟然有如此奇效…

【闭眼养肝、举手调脾、踮脚养肾、摩脐竟然有如此奇效…】

闭眼养肝、举手调脾、踮脚养肾、摩脐竟然有如此奇效…

文章插图
1. 单举手臂调脾胃单举手臂这个动作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 , 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 。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
具体做法是1、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
2、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重新合于小腹前 , 全身放松;
3、然后换为单举右手 , 重复30次 。
别看这个动作简单,想做到位还需体会内劲儿 , 即手臂上举时缓缓吸气,小腹微收 , 单臂上举至头顶时,力达掌根,感受撑天拄地的劲力,使身体对拉拔长;手臂下落时慢慢呼气,小腹微松,尽可能地呼尽体内浊气 。
2. 展肩扩胸宣肺气肺是所有脏器中最娇嫩的,调养以宣散为主 。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可引动肺经 , 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宣发和宿降的生理功能 。这个动作不仅适合肺病患者 , 也很适合久坐一族 。
具体做法是1、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左右两侧水平分开;
2、左臂伸展,右臂屈肘 , 就像古人开弓射箭一样,展胸夹背,用力伸展,稍停两秒;
3、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 , 重复30次 。
通过展肩扩胸及后背松紧的变化,可以刺激督脉和背部腧穴;八字立掌和勾手等指端末梢的变化,可刺激分布在手指和手腕的肺经穴位,如少商、太渊等,进而起到宣发肺气、提高肺功能的作用 。
3. 常闭双眼养肝血眼皮就好比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 , 发挥其藏血之功 。在闭目的同时可配合眼功练习,能够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肝主藏血”,肝主目 。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眼疾其实多与肝病有关,迎风流泪是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则是肝的精血不足,因此 , 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闭眼养肝 。
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手大拇指在外眼角太阳穴附近揉圈,然后每转5圈,手按住太阳穴往后方向轻轻带一下,酸胀为好 。
4. 勤踮脚尖养肾气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温补肾脏、激发中气、改善肾功能,不仅能促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 还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锻炼小腿肌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等作用 。
具体做法是踮着脚尖走路 , 或者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行走 , 这两种踮脚走路方法可交替进行 , 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循序渐进,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站立不稳而摔倒 , 建议最好选择坐位或平躺时练习,保持膝盖与大腿平行 , 用力踮脚尖或勾脚尖,重复30~50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