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
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
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3.气体交换原理
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
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3.1扩散原理 。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1.1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 。理清思路,综合概括 。
3.1.2回忆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 。
3.1.3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 。
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 。
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
3.1.4小结和练习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 。
课后实践
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 。
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 。
初中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 。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 。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
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推荐阅读
- 2021年七上生物组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生物学科网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秋季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初中招生分数线2023年
- 初中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方法
- 初中生坐高铁可以买学生票吗?
-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北京生物的疫苗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北京?
- 初中校长秋季开学典礼讲话 初中开学典礼讲话
- 初中开学第一周国旗下讲话稿 初中开学国旗下讲话稿
- 初中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开学典礼初中讲话稿